《时代教育》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三百七十):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在北洋史上,庙堂之上的鸡零狗碎,沙场喋血的肆虐兵蕤,连年的军阀混战,宦海暗无天日,天下生灵涂炭。但在这片黑暗的混沌之中,真的就没有一丝希望,一点曙光么?在这一时期,文化堪比春秋的百家争鸣,教育与清朝相比,也是一个耀眼的黄金时代。在北洋军阀执掌中枢时期,虽说多是武夫当国,但是各种思想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古老的国度焕发出生机活力。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武昌义举推翻了清朝,革旧鼎新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新文化新思想也开始为社会大众所了解;二是中枢的“宽容”,也给了各种思想生存发展的空间,这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虽然北洋中枢的掌舵人更迭如同走马灯一样,但是无论是北洋军阀的“老头子”袁氏,亦或是执拗的“北洋之虎”段祺瑞,以及后来的北洋宦海“水晶狐狸”徐世昌,乃至大智若愚的“保定王”曹锟等人,他们都没有太多的去对这些思想文化进行干预或掣肘。如果他们像清大兴“文字狱”一样,那么后人也就见不到那些尖锐的批判以及怒其不争的口诛笔伐,最起码各种对于北洋军阀中枢之讨伐的文章都得以发表出来。所以说,北洋时期在文化上确实是给“百家争鸣”提供了条件,这一点“度量”还是值得肯定的。此外,北洋时期的教育,与逊清及其之前相比,也是最好的时期之一。
三大军阀集团以及各自附庸的各路军阀,虽然整天你争我讨,但是他们对于教育都比较重视,堪称视之为重中之重,而且在教育事业上的用人也不拘一格。当时的高中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是蔡元培在北大校长就职典礼上的演讲。众所周知的是,这篇演讲拉开了蔡元培在北大“兼容并包”的序幕,并对当时的教育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是,蔡元培在当时属于南方之营,是北洋军阀的敌手。而北洋军阀能让自己的敌手执掌最好的大学,不得不佩服这些军阀们的容人之量,以及任人唯贤,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北洋时期,陈独秀曾担任北大的文科长,也就是说北洋中枢每月发工资养着陈独秀来对自己大肆“讨伐”。除此之外,北洋中枢对于教育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当时的师范院校不仅不收学费,而且还提供免费的校服和伙食。那些军阀打得昏天黑地,刮地皮的勾当没少干,但是他们却没有把教育经费用来买枪买炮,这一点自然也算是黑暗中的光明以及难能可贵。那个时期的宽容与大度与大师辈出也是一大佳话。这个时代的确也是一片深不可测的欲望大泽,吞噬了无数致力于鼎新求变的志士,但至少在教育上,也存在孕育大师的土壤,黑暗中也存在着熠熠星辉。
参考资料:《菜根谭》、《文史漫笔》、《北洋军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