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教育》
一、引言
二、价值游离:智能时代教育技术价值的认知失范
(一)技术乐观派:侈谈鼓吹并过度推崇用技术解决教育问题
(二)技术悲观派:盲目谴责且断然否定技术的教育应用价值
(三)技术中立派:不负荷或然指向性的纯粹“自然物”
三、价值彰显:解蔽教育主体守护教育“是其所是”的主体性技术
(一)教育与技术张力增强的实然:人之主体的遮蔽和降格
(二)智能时代教育技术的应然:人之主体的解蔽与守护
1. 智能时代的教育技术是始于“人”的技术
2. 智能时代的教育技术是用于“人”的技术
3. 智能时代的教育技术是归于“人”的技术
四、价值补偿:“代具性”弥补教育教学“缺陷”
(一)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缺陷”
(二)智能时代教育技术的“代具性”价值
1. 针对特殊群体的“补偿性”代具
2. 针对教师群体的“业务性”代具
3. 针对学生群体的“个性化”代具
(三)智能时代教育技术补偿“代具性”的价值实现路向
1. 合于需求、伦理的技术选择之道
2. 臻于透明“上手”的技术使用之道
3. 始于和谐共生的技术相处之道
4. 忠于有序健全的技术治理之道
五、结语
文章摘要:教育技术会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与技术的推陈出新,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以回应时代发展需求。随着新兴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当前教育技术价值的理解产生误读和偏差。为此,有必要对智能时代教育技术价值认知的三种失范取向,进行批判性审视。从“解蔽主体”的应然角度,提出智能时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应从守护教育“是其所是”的主体性技术层面来彰显。基于智能时代的主体在技术已然“在场”的冲击下放大着自身能力的“缺陷”,进而造成了教育的“缺陷”,深入剖析智能时代的教育技术在“补偿”教育领域的特殊群体、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这三个方面所显现的“代具性”价值。为免于深陷“笃信技术”的囹圄境地,保障智能时代教育技术补偿“代具性”价值的实现,需在技术选择、使用、相处和治理之道上,寻求智能时代教育与技术同生共存的实践价值理路。因此,对智能时代教育技术价值的研究,可为今后技术与教育的健康融合与良性发展觅求镜鉴。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庞茗月 戚万学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论文DOI:10.15881/j.cnki.cn33-1304/g4.2022.03.011
论文分类号:G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