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教育

综合新闻

葛耀君:工程教育的未来已来

来源:时代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27

?


“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ducare,其意思是“引出”。狭义的教育特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有系统地训练和指导性格和心智,不仅包括不断更新的知识,而且包括与时俱进的能力。中国有句谚语很好地说明了能力教育的重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


“工程”本义是有关兵器制造、具有军事目的的各项劳作,后扩展到许多领域,苏格兰John Smeaton首次提出了土木工程。工程学是一门艺术,不是追求发现唯一真理的科学。单个工程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而工程的这种灵活性为创新和创造提供了巨大的机会。Von Karman曾经说过:“科学家发现了客观存在的世界,工程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世界。”


工程教育的主体是大学,全世界最早的大学在欧洲,已经有900年的历史,但是大学的工程教育始于17世纪。1810年,德国学者洪堡将“研究”引入大学,出现了“研究型大学”,称为高等职业学校Hoch fachschule,以区别于法国桥路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应用性工程教育大学。20世纪中期,大学被赋予新的使命,要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大学将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以实现知识产权商业化,从而形成了“科技型大学”。20世纪后期,大学将科技成果转让的收益又反哺科研和教育,孕育了新的工程教育之路,这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创业型大学”。


?


1991年,美国以政府法令形式确立了工程教育课程的综合化,颁布了《关于发展高等教育和提高专门人才质量方案》。该方案认为:“加强专门人才在生产和科技部门独立工作的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基本方针。”为此,“要求在课程改革上,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及框架,实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创设新型的综合课程。”要求注重工程对社会的服务,利用工程理论解决现代都市管理和建设问题,保护环境,发展经济,从而使工程教育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建立起以往从未有过的密切联系,导致许多新兴边缘综合性课程的产生。随后,日本筑波大学把综合科学纳入教学计划,重新组织课程内容,以加强工程教育课程的综合性,日本其他大学也纷纷仿效,并引起国际高等教育界的关注。2009年,美国工程院和国家研究理事会教育中心联合K12工程教育委员会发布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位一体集成教育体系,明确数学是科学的基础、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工程的基础,要求工程教育就是通过传授数学、科学和技术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包括系统思考能力、创造力、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道德修养等。


?


2017年8月,麻省理工学院启动了新一轮的工程教育改革“新工程教育转型”(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简称NEET) 计划,旨在重构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教育教学,从根本上对工程教育进行一次系统性反思和变革,变革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目标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界和社会发展的领导型工程人才。NEET计划要求更加注重工程人才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面临各种未知与复杂问题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解决,并归纳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即学习、制造、发现、人际交往技能、个体技能与态度、创造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批判与元认知、分析性思维、计算性思维、实验性思维及人本主义思维。


?


我国工程教育为顺应不同时期的建设需求,历经数次改革,从解放初期的苏联模式“专才”教育,到“文化革命”时期的实践教学和改革开放后的“快出人才”和“宽口径”培养,再到本世纪初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前正在探索“新工科”模式,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工程人才,助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土木工程。2015年,同济大学总结了工程教育的模式是“知识-能力-个性”。随着工程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效率偏低等问题。我国传统粗放性建造方式和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尤其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提升了传统学科的高新化程度,对工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同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办了智能建造专业,推动了土木工程学科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新工科”,从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防灾与运维等多个维度,推进工程建造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的转变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