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教育》
在献礼建党百年的艺术创作中,红色壁画是一个亮点。近年来,从城市到乡村,从馆内到室外,越来越多的红色壁画涌入大众视野,以厚重的文化内涵、精湛的艺术语言,向人们生动讲述红色故事、彰显红色精神。红色壁画如何以新面貌点亮公共空间?一些新老作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为新场馆增辉
壁画是依附于建筑而生的艺术形式,既凸显建筑独特的文化定位,又美化了建筑空间。近年来,随着红色场馆不断建立,一批兼具艺术新貌与时代气象的壁画也应运而生,以精妙构思装点建筑空间,让红色精神熠熠生辉。
不同的红色场馆,有不同的文化定位。壁画常被置于红色场馆的显著位置,如何突出场馆文化定位,是其创作重点。立足红色场馆展陈特点,创作者进行了多样化探索。一般而言,对于综合馆,壁画创作重在彰显精神。迈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观众便会被序厅长40米、高15米的大型漆壁画《长城颂》吸引。创作者以宏阔的视野表现主旨,通过刻画气势雄浑的长城来象征中华民族精神,使作品闪耀精神之光与艺术之美。对于专题馆,壁画创作则重在突出相关红色文化主题。像2020年在延安文艺纪念馆落成的壁画《延安文艺 永恒华章》,以长卷形式展现了延安文艺的红色血脉、革命情怀、厚重传统和薪火相传。一幅幅壁画,以深邃的历史时空、崇高的思想境界,带领人们追寻红色记忆。
用壁画美化建筑空间,不仅美在装饰,还美在以艺术语言拓宽空间景深。为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创作者依据不同的空间需要,创新艺术表达。在今年开馆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前厅三幅壁画《日出东方》《民族脊梁》《中流砥柱》分置于不同墙面上,相互呼应,协调统一,壮阔瑰丽如浮雕般的瓷板画,既丰富了建筑空间层次,又为观众带来视觉与精神的双重震撼。
为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突出民族审美特质和时代气象,一些作者在专家指导下多次修改作品,精益求精;一些作者常年深入现场写生,积累素材,沉淀情感;一些作者将地域文化融入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了艺术语言;一些作者通过运用新材料、新工艺为壁画艺术带来新变化。细致入微的前期准备和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使最终完成的壁画作品连接起历史与现实,为新场馆增辉。
城市更新再添文化标识
伴随城市更新,更多的红色壁画走入社区、公园、街道等公共空间。在传承与创新中,这些作品与历史对话、与时代生活对话、与环境对话,成为一道可品、可读的城市风景线。
通过艺术地展现城市文脉,红色壁画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在建筑林立的城市中,一件件匠心独运的红色壁画,不仅是一座露天美术馆,更是一条红色历史文化长廊。在湖南省常德市沅江南岸,一片绘于防洪大堤上的画墙,向人们讲述着红色故事。在数十幅已上墙的壁画中,《发蒙启滞》多层次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历史,凸显进步青年坚定的革命信仰;《巾帼群芳》勾勒了巾帼英雄形象,彰显其家国情怀……沿着画墙缓缓走过,更能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
许多新创作的红色壁画,不仅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成为营造城市美好环境的抓手。在北京街头,一幅长逾80米的石材镶嵌壁画让香山路更具文化韵味。作为香山地区环境整治景观提升工程的一部分,壁画《三山五园揽胜图》既以“香山红”为自然历史底蕴,又以“革命红”为人文华彩亮点,石材天然的色彩和纹理与香山地区整体环境融为一体,为游人带来艺术美与自然美双重审美体验。在一些城市,由年轻人绘制的红色壁画,以插画风格生动讲述党史,使整条街道洋溢着青春向上的气息。在观照时代审美的艺术表达中,红色基因深度融入空间环境,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再添历史厚度与情感温度。
守护经典之作,让红色壁画焕发新的光彩。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首都机场壁画群的落成,各地掀起“壁画热”,一批由名家参与创作的大型红色壁画成为独特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如今,这些壁画部分面临老化、破损等问题,如何使其重新焕发艺术魅力?一些地方着手修复、重制经典壁画。在北京地铁2号线西直门站,刚刚修复完成的壁画《大江东去图》和《燕山长城图》,重现苍劲宏阔的焦墨山水,凸显大江大河与燕山长城的雄伟气势,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磅礴气概。重焕光彩的经典壁画,不仅点亮公共空间,更成为时代发展的视觉见证,以强烈的感召力凝聚起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