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教育

综合新闻

拒绝教育“内卷”,从告别课外“增负”开始

来源:时代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26

新闻背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注册为非营利组织,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经营。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培训。

坚决阻止营利资本侵入义务教育

在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严厉打击,禁止上市。中国有20多家上市教育公司,其中大部分是市值最高的校外培训机构。即使在把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西方国家,也很难看到以教育为导向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以办学为主的上市公司,更不用说拥有如此高市值的公司了。在逐利本能的驱使下,资本扰乱了教育市场,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大量家庭的经济负担。阻止逐利资本侵入义务教育迫在眉睫。正如许多人所预料的那样,“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实施了禁令。但笔者要提醒的是,禁止上市并不意味着不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国家禁止以营利为目的的资本干预。

舆论普遍认为,“双降”文件中提到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措施史无前例;本《意见》的实施,宣告校外学科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结束。校外培训逐利时代已经过去,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思考下一步的转型。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是“双减”的目标。显然,仅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并不能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来缓解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

教育“减负”首先要消除父母的“焦虑”

在管理和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也需要直接面对家长的实际需求。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确保学生在校学习好”,这也是此次“双减”政策的首要任务之一。我们迫切需要回顾过去一些不当的减负政策,特别是从思想和理论的角度。例如,小学在 3:30 结束的规则。这被很多人认为是忽视了家长的实际困难和教育需求,客观地将学生和家长推向了市场和校外培训机构,从而助长了校外培训机构的扩张。毕竟,对教育的高度追求是“双减”政策背后最重要的动因。一些家长和孩子对高等教育的追求,虽然存在不足,但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基因之一。我们必须面对它,最大程度地满足它。如何真正落实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最大程度满足这些人的高等教育需求,成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关键。

这需要进一步分流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一要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落实和扩大学校自治,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开展个性化、多元化教育,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需求。 .二是要求学校和社区承担更多教育责任,开展优质课后服务和假期托管服务。 《意见》并未取消校外培训“一刀切”,而是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依法依规在规定时间内开展学科培训,不得超标、超前。教育。同时,开设非学科培训。这是考虑到校外培训机构。为受过教育的人提供差异化??选择的问题。这既尊重了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也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回归本位,从面向学生的全员培养转变为面向少数有需要的学生拓展兴趣、提高素质的培养。 .

让教育回归“立德育人”的初心

校外培训的热潮是由于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规经营、超标、超前教育,以及进行焦虑营销造成的。这也与一些学校的教育质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关。分数评价体系单一,人才的选拔关系到基础教育应试化、竞争化的趋势。因此,禁止学历培训机构资本化,限制其营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课外培训焦虑;但如果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不平衡,中考后的一般职业分工被家长担心变成一般的职业分层。 , 家长寻找校外教育机构对孩子进行培训的需求依然存在。让家长理性对待培训,不再“卷入”,需要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和评价改革。职业教育要建设成与普通教育同等的教育类型,促进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淡化化学的氛围。

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但校外教育不能一刀切。乱象必须整治,部分学生的校外求学需求也必须正视。规范校外培训,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取而代之,筑牢高质量的教育墙,“拒绝不合理的校外培训需求”。政府也要积极落实政策,从学生的教育成长机制和人才选拔模式入手,标本兼治,真正做到“减负”。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回归教育“立德树人”的初心,倡导教育健康、公平、高质量发展,才是发展教育的正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