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教育

综合新闻

重庆深圳杭州三地教育人 交锋“未来教育”

来源:时代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2

技术如何赋能未来教育发展?

11日,由杭州、深圳、重庆联合举办的“未来教育之春”三地空中论坛在重庆市江北区御龙天峰十八中举行,杭州滨江区、深圳南山区、重庆江北区三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与中小学校长代表一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未来教育发展路径。

多媒体技术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中心

第四次产业革命到来的时代,教育该如何应对?走访过全世界数千所学校、近万间教室的国际知名教育专家佐藤学,以此为主题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分享。

“当现在的小学生到了十八岁时,很多东西已经被人工智能取代,需要他们能够驾驭人工智能,也就要求学生能够胜任更高级别的脑力活动,”佐藤学表示,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老师们要着手培养孩子们八个方面的能力素养,即:国际素养、创新创造力、使用计算机能力、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统筹学习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未来学生如果不具备这8种能力,可能不适应社会发展。”

谈到信息技术时,他指出,当前有一种现象是,学校投入了技术,但学生的成绩却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长,原因是技术没有很好的运用到学生的探究中去。“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的应用,很多学校让学生运用平板电脑,包括多媒体,但只是支持老师们教的技术,未来,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中心,这项技术要成为支持学生的技术。老师们应多思考,是否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真正起到了作用,而不只是老师教学的工具。”

技术赋能教学创新有八条路径

技术到底如何赋能教育,如何助力教育教学创新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首席专家施建国以《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愿景与路径》为题,提出技术赋能教学创新有八条路径。

即:赋能教育新基建、促进教学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化校园建设、重构教学空间、提高学习者认知水平、增强学习内驱力、推动教育教学精准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

此外,施建国还谈到,技术创新并不一定是高大上的技术,核心是教育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融合。信息化时代的未来课堂,老师首先应该用积极的姿态去拥抱技术,其次是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技术怎么赋能。

面对未来他们这样实施教育变革

深圳南山区、重庆江北区、杭州滨江区三区也对未来教育展开了探索实践。

深圳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以《科技驱动教育创新》为题做了分享,据介绍,南山区制定了中小学—大学(企业)伙伴计划,与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科先进院、腾讯、大疆等开展项目合作,让专家团队参与指导创新教育。同时,变革课程模式,成立了“南山少年创新院”,并激发教育“第三空间”,用图书馆、实验室、校外博物馆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庆市江北区则在6年前就开始探索实施 “未来学校建设”。江北区教委主任马培高介绍,在“十三五”期间,江北区建构起了“11+5+X”未来学校建设体系(11所未来学校、5所STEM教育领航学校、若干特色项目),形成“个性学、智慧教、智能管”的区域智能教育生态相关情况。目前该区未来学校建设由“以硬件建设为主”,转变为“以应用实践为本”,全区共建有8所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100余间教室,教师正在从“凭经验”向“用数据”转变。

杭州滨江区教育局局长来江飞介绍了用数字赋能教学的教育变革方式。“教育对象已是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里,他们呈现出九大学习特征,教育者要研究这些特征下的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作为教师,要迫切去找传统学习环境和数字学习环境之间的平衡。”来江飞说,通过AI技术帮助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知识掌握的数据分析,给个性学习、精准教学、因材施教提供帮助,滨江区在实践中。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秦健 摄影 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