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教育》
互联网时代,PPT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很多老师习惯用它授课,学生也乐于接受这样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但这样的方式一定好吗?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就带来了一份关于PPT的提案。在她看来,这个小切口的提案反映了一个大问题——课堂教学过度使用PPT对基础教育和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3月10日《光明日报》)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课堂上使用PPT已经是相当习惯了。有的老师甚至离开了PPT,就不知道如何上课了。过度使用PPT也是一种“教育病”。 PPT是一种教学工具,有自身的优势,直观、醒目,吸引学生的眼球等等,但如果过度使用PPT,危害很大,一方面对于老师来说,往往缺乏更深层的思考,对PPT产生一种依赖性,离开了PPT之后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喜欢记笔记了,因为记笔记吃力而且麻烦,在课堂上用手机拍照即可,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降,缺乏必要的思考。而中小学生也变得习惯于围着PPT转,疏于记笔记。 过度使用PPT的原因还在于评价出了问题。遇到职称评定、教学比赛是、公开课,基本上是看PPT,谁做得漂亮,谁能够胜出,这导致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做PPT,甚至花高价请人帮忙,从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课堂真正能够让学生受益的,绝对不会是漂亮的PPT,而该是师生的互动。过度使用PPT,很容易使课堂的主角变成了PPT,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围着PPT转。PPT结束了,课也就结束了,可知识点是否落实了,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这可能就成为未知数了。 在PPT出现之前,老师们上课是使用粉笔的,且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眼神,能够紧抓学生的闪光点,课堂其乐融融,在PPT使用之后,课堂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不可否认,PPT的优势,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但万事皆有度,使用PPT也不例外,过度使用PPT,甚至让其唱主角,势必会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 遏止过度使用PPT,需要改变教育理念,让老师不依赖使用PPT上课,PPT只是工具,当然可以使用,但不能过度使用。教育部门对教师使用PPT要有一个规范。课堂应该如何科学规范使用PPT,让课堂保持纯净的特点,提倡课堂互动。再者,各类比赛需要力戒过度使用PPT,要淡化PPT在教师职称评定、教学比赛、公开课中的权重,不要助长PPT带来的形式主义风气。过度使用PPT也是一种“教育病”,应该引起高度警惕,不要让PPT毁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