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教育

综合新闻

唐代书法教育:科举制度的推动使得考生十分重

来源:时代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8

唐代社会政治安定,经济也是十分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同步发展,这种繁荣的景象为唐代的书法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唐代的书法教育发展和皇帝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唐太宗的时候酷爱书法尤其是在王羲之的书法上有为的执忠。广泛的开始从全国各地收集王羲之的作品,由于受到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王羲之的作品极为稀少,但是唐太宗依旧不惜重金开始收购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王羲之真迹。


唐太宗还在积极的进行书法上面的联系,在闲暇之余都在刻苦练习,行草习等各种书法类型都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的作品。唐代的皇帝提倡书法的联系,有时候是出自个人的喜好或者是政治的需要,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皇帝对于书法的提倡直接影响到了臣民对于书法的学习,在上行下效的影响下,唐代的书法气息盛行。


在唐代科举制度通过分科取士的方法而选拔官员,这也是在封建时期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原则上是允许士子自己报名参加,设立了许多的科目,书科是当时书学生设置的科目,主要的内容就是文字和书写技能。科举考试不仅对于书科考生的书法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其余的科生书法水平也是拥有严格的要求,书法水平的高低能够影响到当时考试成绩,通常情况下不少的学生因为字迹丑陋或者是不整洁导致考试失败,所以在当时的考生对于书法是十分重视的。


除了科举制度促使学生每天学习书法以外,官员的考核也是拥有书法考核的。特别是以文字为主要的官员,书法在整个封建王朝上都是尤为重要,历朝历代通过不同的考核制度对于官员书法进行考核。由此可见书法水平的高低直接与自身的仕途紧密相连,使得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书法教育,从而促进了书法教育业的繁荣发展。


在宫廷之中拥有很多的书法作品,唐代的历代帝王尤其是唐太宗十分重视书法教育,所以为了加强书法教育设立了专门的官职,那就是侍书。侍书就是专门辅佐帝王和太子书法的官员,一般担任这种职位的都是一些书法比较好的大臣。同时皇帝除了自身要练习书法之外还能够到一系列的藏书馆进行描摹书法。由此可见宫廷的书法教育的师资力量是很强大的,这也是皇帝书法好的原因。


除了皇帝以外,太子的书法教育也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通过侍书进行教授。太子学习书法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进入崇文馆学习,崇文馆是专门为皇室及其贵族所设立的学习场所,师资力量也是雄厚。第二种则是配备专门的侍书进行辅佐,唐代的历代太子都有侍书配备,由此可见唐王朝的宫廷教育对于书法及其的重视。除了太子以外,其余的诸侯王的书法教育与太子相同,有时候帝王还会对于太子进行教授。

《新唐书》记载:“宫教博士二人,从九品下,掌教习宫人书、算、重艺。(初内文学馆隶中书省,以儒学者一人为学士,掌教宫人。武后如意元年,改曰习艺馆,又改曰万林内教坊,寻复旧。有内教博士十八人,经学五人,史、子、集缀文三人,楷书二人,《庄》《老》、太一、篆书、律令、咏诗、飞白书、算、棋各一人。)”


唐代的书法繁荣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书法教育在统治者的政策下开始逐渐的繁荣。这就是的唐代的书法教育超过了前代,官学的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制度。书法成为了一专门的教育,这时候的书法教师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唐代各种帝王的影响下,书法教育逐渐的制度化,推动了书法教育的繁荣。科举制度下对于民间得考生书法尤为看重,不少的考生因为字迹潦草或者是试卷不整洁导致没有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