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教育

综合新闻

陈言:日本为何难再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来源:时代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1

【文/陈言】

2020年度诺贝尔奖分别于10月5日~7日发布了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这三个自然科学奖。

三个奖都与日本无缘。

在正式公布之前,很多日本媒体蠢蠢欲动,对三个自然科学奖中可能会获奖的日本学者做了大量猜测。虽然未能猜对,但能做猜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日本科研能力很强的表现。

笔者现在就住在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聚集的中关村,每天散步就能在各个研究所间穿行。截至2019年12月,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有1755人,尚未有人获得诺奖(屠呦呦在2015年获得了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屠本人并非院士),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人是诺奖的候选人,中国媒体还不太关注中国学者获奖的可能性,相关报道非常之少。

日本没有院士制度,但到了诺奖颁布前后,媒体总会集中报道其研发方面的各种大家。京都大学今年还为该校教授获奖准备了媒体见面会,笔者的媒体朋友也在5日这天特意在京都大学等待发布物理学奖。结果当天没有日本学者获奖,他感觉相当沮丧。

2017~2019年,日本连续三年获得诺奖,让日本媒体对2020年日本科学家再度获奖期待很大。但另一方面,进入10月后,阅读日本的各种报道,感觉这里对未来非常没有底气,感叹科研能力下滑的文章也很多。

日本的科研能力真的下滑了吗?

资料图

昭和:前人栽树的自由时代

到2020年诺奖发布之前,日本共有25人获奖,另外有3人出生在日本,但现在已经获取了日本之外的国籍。25人中,物理奖9人,化学奖8人,生理学或医学奖5人,文学奖2人,和平奖1人,经济学奖0人。

笔者查阅了2010年以后的获奖情况,其中:

物理学奖获得者为赤崎勇(1929年生)、天野浩(1960年生)、梶田隆章(1959年生);

化学奖获得者为根岸英一(1935年生)、铃木章(1930年生)、吉野彰(1948年生);

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山中伸弥(1962年生)、大村智(1935年生)、大隅良典(1945年生)、本庶佑(1942年生)。

从获奖者的出生年份看,他们的成果大都是在昭和(1926~1989年)时期,特别是1945年二战以后形成的。梶田及山中的研究成果,则是在平成(1989~2019年)早期获得的,那时还能延续昭和风骨。

1945年以后的昭和后半期,日本学界能够具有独特的研究能力,其成果也能为世界承认。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日本在1945年从法西斯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后,其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实现了科研的迅速进步,自由、独立不仅仅在创立企业上表现出来,从事社会活动上也得到体现。在学术方面,学者按照自己对科学的理解,从事具有特色的研究,几乎不追求经济回报,一心在某一条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

日本的诺奖获得者大都没有太多的论文,不是学会的负责人,更不是政府机关的顾问,物理学及化学也几乎和日本企业没有什么利益关系。

看了2020年日本媒体对有可能获得诺奖的日本学者所做的报道,发现:

生理学医学方面,有东京大学中村佑辅名誉教授、生物现代研究所前田浩理事长、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松村保广客座研究员和京都大学森和俊教授;

化学方面,是东京大学的两人--卓越教授及藤田诚教授;

物理学方面,东京大学十仓好纪教授、东京大学古泽明教授、东京工业大学西森秀稔特任教授等在日本及国际学界获奖呼声甚高。

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多次去东京大学等日本的物性研究中心参观,和相关学者有过非常多的交流。对物性、磁性等多少有些了解,知道那些基本上属于上个世纪80年代比较流行的研究内容,日本至今在相关研究上保持着某种热情。虽说这些研究中有些和超导等有关联,但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实验及理论框架的构筑,和企业的关联不多。

昭和时代,日本一直保持了经济上的持续发展。欧美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随着两次石油冲击的到来,在1974年前后基本进入了停滞状态,但日本接着又向前发展了15年。

尤其是1970年以后,日本经济已经有了丰厚的积累,大学不用依靠企业的捐赠,单凭国家的教育预算就能够将科研推行下去,这让日本在科研上保有了很多独创研发。日本诺奖获得者最后的成功,与这个时代的日本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平成:每年缩减1%教育经费

笔者在1980年代末去日本留学,读完博士课程后,在日本从事教育工作,并度过了十几年时间,见证了日本教育从昭和的鼎盛走向平成式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