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教育》
摘要
不论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向还是当前社会现实,生命教育都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一环。因此,建设一个完整的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以往生命教育的梳理和理解,本研究试图结合当前新冠疫情的实际,进一步明确“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生命教育是一种: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生命观和生命价值取向,在小学开展并面向全体学生的,以生命本身为基本内容,遵循生命之道、借助生命资源对学生进行的关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学习与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的完整意义,实现建设生命整体观并创造学生的自我价值、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教育活动。
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与本校实际相结合构建了“生命教育”目标体系,“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生命教育”实施体系和“生命教育”评价体系,同时在内容上形成了 “生命教育”课程的三个子课程:“悦享生命·人与自我”课程,“敬畏生命·人与自然”课程以及“绽放生命·人与社会”课程,通过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从而更好的帮助小学生认知生命、滋养生命、绽放生命。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生命教育 课程建设
引言
济南泉景中学小学部胡滨主持的后疫情时代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参与人魏靖、杨艳明、张铮、裴鹏飞、乔艳、李雪迎。
成果内容
一、问题缘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命教育首次被提到了政策层面,凸显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背景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人们居家隔离,居家学习。疫情的突然来袭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工厂延期复工,到学校延迟开学。同时也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死的认识,使人们的生命观发生了变化。
聚焦到我们研究的学校更是如此,原有的生命教育课程较为零散、混乱,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时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观的认识均比较狭隘,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为了找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我们需要一个理论视角分析背后的原因,正如刘慧所言:“在一定程度上讲,有怎样的人与生命的关系,就会有怎样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生命的关系辐射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启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与生命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基于理论的研究,我们对生命、生命教育进行了相关界定。本研究中生命绝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上的生命,而更倾向于教育学意义上对生命关系的研究,将生命视为一个包含不同内容的整体概念。生命教育是一种: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生命观和生命价值取向,在小学开展并面向全体学生的,以生命本身为基本内容,遵循生命之道、借助生命资源对学生进行的关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学习与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的完整意义,实现建设生命整体观并创造学生的自我价值、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教育活动。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我们的研究内容为生命教育课程,“生命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发展的现象与规律,使学生乐于学习,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帮助他们建立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树立完整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意义,实现价值创造的课程。 从横向来看,生命教育课程包含了悦享生命·人与自我课程,敬畏生命·人与自然课程和绽放生命·人与社会课程三个相对平行而独立的内容,从纵向来看,课程内容的设置围绕生命的认知、生命的实践和生命的意义三个相互递进且补充的层面。对研究内容的横向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厘清研究的内容,纵向的分析则有助于我们透视研究中的方法与思路。下面我们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
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线上生命教育,在第二阶段中由于学生的全面复学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命认知的同时更多的是致力于提升学生生命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自我、自然与社会三方面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为此,在人与自我课程中开展了关注学生自我心理健康的“我的快乐清单”和“我为自己喝彩”活动,以及培养学生生命对比和规划能力的“点亮梦想故事会”和“我的未来自画像”活动。人与自然课程为了引导学生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充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学复课期间围绕“敬畏生命·人与自然”德育课程开展了一系列“人与环境”环保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活动,同时为了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亲近自然,进而培养其掌握基本的科学种植知识和科学养护方法,实现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景,并在收获中领悟成长,复课期间开发利用校园内空间,打造学生自主管理的“秘密花园”阵地。人与社会课程中在第二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开展了“童眼观社会之学生大讲堂”的活动,让学生组成课题小组,通过个人生活观察,自己发现社会问题,然后由各种社会问题出发,进行团体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