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式印发,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作了重点部署,为国际教育指明发展方向。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我国中小学校长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9月26日,清华附中与中国教育在线联合主办“中西融合,迎接未来——新时代校长领导力高峰论坛”在清澜山学校举办,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汇聚一堂,共话基础教育阶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如何从中国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出发科学、全面、 准确地认识“全球胜任力”的内涵与意义,如何搭建适合中国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的体系和路径,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是学校必须回应的问题。为此,清华大学教研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学校与学生发展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史静寰以《全球胜任力培养:全球化时代学校教育的新挑战》为题发表演讲。
教育从来是培养未来的人,教育者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境遇,还要考虑培养的学生在长大以后离开学校的境遇。史静寰强调,中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倡导的全球化更体现出不同文化之间包容和合作共赢,在全球化-本土化之间形成张力,中国高校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胸怀的道德与责任和不断提升自我的自觉与自信,并以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全球视野和立足本校本土的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能就是我们的挑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