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教育》
朱永新(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早在20年前,一位小学生在以“梦想”为主题的作文中即 “我期待的2020” 中写道,“到了2020年,学生们都不用去上学了,在家里就能上课。”谁也没想到,在20年后的2020年,他的这个梦想实现了,只是它是以我们没有想到的方式被迫实现的。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很多国家的学校、校园关闭。不能正常上课世界上15亿左右的学生,中国2亿多的中小学生不得不在家里接受一场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毫无疑问,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互联网教育试验。基于我们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5月初的统计数据来看,平均浏览次数就达到了20亿,访问人次超过了17亿。
从高等学校来看,截止到5月初的统计也显示,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了线上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授了107万门课程,合计一共有1226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有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
后疫情时代,网课的形式还会持续,教育因为网络的介入出现许多根本性的变化,这都在促使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我想从四个方面来做一个分析:
第一,后疫情时代,教师从传授知识到激荡心灵
疫情的一声令下,所有的教师都投入到在线教育中,给我们带来很多感人的故事,要想在后疫情时代走得更稳更远,我们需要总结更多的教训:
首先,疫情下的在线教育基本是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网络上。在教育形态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一个老师在教室里教30个孩子,在云课堂上仍然还是教那30个学生这样的网络教育并没有对教育形态产生根本性的改变没有充分地发挥教师彼此之间协作的力量,也不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网络融合而产生的更好的教育效果。
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育,可以通过对教育形态的调整,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力量。
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主播的同时,能够让每一位教师呈现出自己最擅长的一面,为每个教师赢得更多的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促使老师在专业能力上进一步提升,让工作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疫情下的在线教育中暴露出很多教师网络基本教学素养和技能有所欠缺。
在疫情期间,在网络教学上的基本素养和技能的匮乏出现了不少事故。从新闻上可以看见,有的老师全情投入讲了整整一节课,但是却没有打开麦克风,自己演出了一场默片,也有的老师不懂基本的软件操作。在网络卡壳以后退出直播间以后再次进入就不知道如何继续上课。
在后疫情时代,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用更多的网络技能武装自己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还不是以上两点,而是教师在互联网教学中,如何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心灵交流。
当教育发生在教室里,老师无论是给学生一个笑脸,还是走到学生边上拍拍肩膀,这些都能够迅速地 简单地同时又有效地进行双方的沟通。
但是当教育发生在互联网上,有没有办法来解决这样的心灵沟通和心灵交流的问题呢?
这也是我去年,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智能如何更好地互补?怎么样才能利用人工智能来促进人类智能,从而共同推进教育的发展。
好网课的标准需要教师有突出的表演,同时需要学生有突出的表现。我想这意味着传统的教师他需要成长,需要蜕变,需要成长为新型的教师。
后疫情时代的新型教师,应该和传统的教师有所区别。新型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手,为学生心灵搭建桥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新型教师的使命称之为“助学”。也就是说,他要更深刻地关注学生的心灵进行有深度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在学生和知识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家庭之间等不同的关系中搭建沟通的桥梁。
说到教师,我们还不能忘记一个群体那就是社会教育机构,尤其是互联网社会教育机构。在这次疫情期间,互联网社会教育机构迅猛发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中来。